1.綜合管溝的設置及斷面尺寸的確定
1.1綜合管溝的設置
城市綜合管溝,又稱共同溝,是指將設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類公用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通道的隧道結構。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市政、電力、通訊、熱力、給排水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徹底改變以往各個管道各自建設、各自管理的零亂局面。
綜合管溝一般設置在交通運輸繁忙或工程管線設施較多的機動車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興建地下鐵道、立體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宜開挖路面的路段; 廣場或主要道路的交叉處;需同時敷設兩種以上工程管線及多回路電纜的道路;道路與鐵路或河流的交叉處;道路寬度難以滿足直埋敷設多種管線的路段。
我院認為,城市道路下綜合管溝干線要求路寬不小于30米,支線要求人行道路寬4米以上。
綜合管溝內一般敷設通信電纜管線、低壓配電電纜管線、給水管線、熱力管線、雨污水排水管線。綜合管溝內相互免干擾的工程管線可設置在管溝的同一個小室;相互有干擾的工程管線應分別設在管溝的不同小室。通信電纜管線與高壓輸電電纜管線必須分開設置;給水管線與排水管線可在綜合管溝一側布置,排水管線應布置在綜合管溝的底部。工程管線干線綜合管溝的敷設,應設置在機動車道下面,其覆土深度應根據道路施工、行車荷載和綜合管溝的結構強度以及當地的冰凍深度等因素綜合確定;敷設工程管線支線的綜合管溝,應設置在人行道
或非機動車道下,其埋設深度應根據綜合管溝的結構強度以及當地的冰凍深度等因素綜合確定。
1.2 斷面尺寸的確定
在確定綜合管溝斷面尺寸時,首先應確定設置在此段管溝內管線的種類、數量,然后根據管線種類、管徑大小、管線坡度要求、管理便利等因素來布置。原則上應盡可能地把同性質的管線布置在同一側;當管線種類較多時應把電纜、控制、通信線路設在上側;橫穿管廊的管線應盡量走高處,以不妨礙管溝內通行為準;管線之間的上下間距及左右間距應滿足規范要求;當斷面受限制不可能加大而管線又太多布置不開時,可將小口徑管線并列布置,中間留出一定的人行通道寬度。
確定管溝高度時,能滿足管線安排及行人通行即可,高度不易太大。管溝在地下所占縱向高度太大將影響管廊外其他管線的通行。確定綜合管溝寬度時,需考慮維修管理時便于通行,局部地段受條件限制可適當壓縮,但應滿足人能通行。一般高度應不小于2.1m,有條件處可做到2.5m。中間人行通道寬度應不小于1.0-1.5m。
2.管溝內管線的種類及選擇
市政管線有給水、雨水、污水、中水、電力、路燈、通信、煤氣、天然氣、熱力管線等,管徑從Ф50mm到近2000mmФ直徑,根據管線的性質不同,選擇綜合管溝中的管線時,應注意避免把輸送有害氣(液)體的管線設在綜合管溝內,同時根據重力管線的情況,參考管溝造價,合理選擇綜合管溝內的管線。
選擇置于綜合管溝內的管線時應注意:
①煤氣管是壓力管線,煤氣一旦泄漏,將對人體和管溝造成危害,因此,需將其單獨埋地敷設,不設在綜合管溝內。
②電力電纜對通信電纜有干擾,應布置在兩側,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③熱力管線需設置伸縮器,且自身散熱較大,如果設在綜合管溝內,將引起綜合管溝溫度升高,對電纜敷設不利,需作隔熱處理。根據實際情況,若熱力管線溫度不高(如地熱等),增加隔熱保護板后可設在綜合管溝內。
④給水管線由于是壓力管,對綜合管溝影響小,可設在綜合管溝內。
⑤雨污水管線由于是重力管線,若敷設在綜合管溝內,會增加管溝埋深,大大增加管溝造價,因此不易設在綜合管溝內。
城市綜合管溝內一般布置以下幾種管線:
① 給水管;② 中水管;③ 電力(電力、照明、控制、廣告電纜等);④ 通信(移動、聯通、廣播、有線電視等);⑤ 地熱管線
由于管溝內的管線較多,各管線應根據其不同功能按規定的色標標上不同顏色,以便于工作人員維護管理時識別。
3.管溝排水
由于綜合管溝內布置了眾多管線,使用或維修中難免會有漏水,因而不能忽視綜合管溝排水。為了便于盡快將積水排除,在綜合管溝內分段設置集水坑,積水收集到集水坑后通過潛水泵提升入就近雨水管內;若有條件,可通過水封井重力排入附近水體內。
當綜合管溝有縱向坡度時,應于綜合管溝最低點處設集水坑,溝底應保證一定的橫向排水坡度,一般為2%左右。若管溝內經常有積水存在,除需設置排水系統外,還應加設人行步道,以防止因積水而影響通行。
管溝有坡度時,其坡向應與道路、周邊地勢坡向一致。
4.管溝出入口
管溝出入口可分兩類:矩形常開型安裝出入口和檢修孔。
常開型安裝出入口大小應滿足綜合管溝內所敷設管線的下管要求,應開啟方便,均勻分布,間距在100-150米左右。常開型安裝出入口不使用時,加上采光罩,以作采光之用。
若某些設備尺寸較大,不能從安裝出入口進入綜合管溝內,同時為便于施工時設備、管線的安裝及維修時對其進行更換,應設置吊物孔。吊物孔應盡量靠近設備及大管徑管線安放處,尺寸以滿足設備最大件或最大(長)管道的進出為好;吊物孔數量可視具體情況確定。
檢修孔在管溝使用時可供檢修人員通行,尺寸可采用圓形φ800mm。
5.管溝附屬設施
5.1支管連接
配合各專業管線施工圖,支管直接穿越溝側壁,應在穿墻處應做柔性處理。為避免管溝使用中重復開挖路面,應充分考慮預留支管數量。
5.2通風裝置
因綜合管溝位于地下,空氣流通不暢,再加上管溝內如有散熱的管道(如地熱管),因而必須設置通風裝置以達到換氣、散熱的目的。
根據管溝尺寸,若管溝尺寸較大采用屋頂風機通風,并在兩個抽風機之間設進氣孔進氣。管溝斷面風速以0.5m/s左右為好,最大不超過1m/s。可利用管溝出入口作為進風孔。進風孔應盡量設在能夠形成空氣對流的位置。布置通風機、進風孔時,應注意它們與地面建筑物、構筑物、道路之間的關系,使之與周圍協調。
若管溝尺寸較小,每隔一段距離設置罩型通氣管,伸至地面外,露出地面0.5米與1米交錯布置。
5.3 照明
①綜合管溝應有照明,在管溝出入口、轉彎、交叉處及設備安置處應加強照明。每隔一定距離安裝應急燈,為事故斷電情況下提供照明。
②為節省用電,將位于綠地處的管廊上部設置自然采光罩,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采光罩間距20米左右。
③管溝空間較高時,可選用吊燈照明,盡量使燈靠近步道,增加亮度;管廊高度較抵處,可選用吸頂燈;在空間較大的管廊內,還可加壁燈輔助照明。
④所選用的燈具必須防潮。
5.4消防系統
根據建筑消防規范的規定,在管廊內安裝室內消火栓,間距約100米。設置防火墻和滅火器。當有管道穿過防火墻時,應用非燃燒材料將縫隙填塞緊密。電纜橋架上間隔安裝阻燃板也是制止火災蔓延的措施之一。
溝內每個圓形檢查井檢修口處,配備兩具MFA3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
5.5安全報警系統
位于地下的管廊,經常沒有管理人員在場,一旦發生火災,不易及時發現,將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影響管溝的正常運行。所以火災報警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及時向值班室通報火災發生的地段。報警裝置有煙感報警器及纜式報警器。煙感報警器比較敏感,能及時通報火災的發生;但它對環境要求比較苛刻,環境條件不好容易引起誤報。纜式報警器能有效準確地通報因電纜過熱引起的火災。
6綜合管溝的優越性
雖然傳統方式比綜合管溝的投資節省,但所產生中斷供應、反復挖掘路面、阻斷交通、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會造成巨大的間接損失,破壞城市形象。
共同溝初期投資較大,但它具有傳統直埋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些優越性表現為:
(1)根治"拉鏈路",避免因埋設、維修管線而導致道路反復開挖,確保道路交通暢通。采用綜合管溝方式敷設管線,便于今后的管線檢修,更不會因檢修舊管、敷排新管而不斷開挖路面 ,從而解決了"拉鏈路"這一困擾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題。據統計,全國每年因城市道路充分開挖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億元。
(2)采用綜合管溝敷設,能夠使城市道路地下空間得以綜合利于,從而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
(3)能根據遠期規劃容量設計與建設共同溝,從而能滿足管線遠期發展需要;
(4)由于管線增設、擴容較方便,管線可分階段敷設,管線建設資金可分期投資;
(5)共同溝內的管線由于不直接與土壤、地下水、道路結構層的酸堿物質接觸,可減少腐蝕,延長管線使用壽命;
(6)為各種管線綜合管理并能利用先進的監視系統進行綜合管理提供了可能,能及時發現隱患,及時維護管理,提高管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城市的安全度。
(7)保障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運行。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管線,由于道路自身沉降或者管線單位施工的相互影響,經常導致管線的破壞,引起電力供應中斷、通信線路故障、自來水爆管、燃氣泄漏等施工,造成大量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
7電力與通信纜線共溝時的相互干擾問題
一般而言,共同溝中總是收容電力與通信電纜,由于傳統的通信電纜大多為同軸電纜,所以按照傳統的認識和作法,因兩者之間存在嚴重的電磁干擾,我國的相關設計規范規定,兩者不能共同鋪設,既使要共同鋪設,又必須保持一定的凈距。如果按此規范的要求達到共同溝的橫斷面設計,必將極大地增加共同溝的橫斷面尺寸,導致造價的上升并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共同溝內通信線路最易遭受電磁干擾,因為一方面通信屬于弱電信號系統,對雜散信號的限制最為嚴格,另一方面電力與通信線路往往需長距離的并行,會累積電磁感應電壓。但共同溝內電力、通信共溝是必然趨勢,因為電力、通信共溝一者可減少內部空間,節省投資,二者便于管理。因此首先必須解決電力系統對通信系統的干擾問題。
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作為信息傳輸載體的介質,已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光纜,而材料的革命,徹底解決了兩者的共同問題,即信息管線介質為光纜時,兩者間的相互干擾問題可以忽略不計,無需采取特殊的技術措施,就可以共同鋪設。
當采用同軸電纜作為信息傳輸的物質載體時,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消除電力與通信電纜間的電磁干擾問題。
電纜布置策略
(1)電力電纜與弱電(60V以下)系統線路(特別是通信線路)應盡可能維持最大距離。
(2)同回路的各條電力電纜線應緊靠配置。
(3)三相電纜采用正三角形配置。
(4)同回路所有帶電導線纏繞或完全換位。
(5)盡可能采用多芯電力電纜,將同回路所有相導體、中性導體及接地線容納在同一條電纜內。
以上(1)(2)兩項是基本措施,是必須要實施的項目,(3)至(5)項當有必要時擇一實施,即當通信與電力電纜長距離平行,且平行長度超過一定值時才有必要實施,對于非多重系統接地的電力電纜(一般低壓、35KV及110KV),只要實施(3)至(5)中的一項,可完全免除干擾憂慮。
加強屏蔽措施
電力電纜加強屏蔽的措施
(1)屏蔽層或中性導體直接并聯導體,且互連多重接地。
(2)使用導體材料(金屬材料)做電流架或電纜槽,此金屬架(槽)必須在縱方向電性連接良好且實施多重接地。
通信光纜加強屏蔽的措施
(1)增加專用屏蔽導線,此導線應多重接地。
(2) 使用導體材料(金屬材料)做電流架或電纜槽,此金屬架(槽)必須在縱方向電性連接良好且實施多重接地。
共同溝結構屏蔽措施
(1)溝體結構鋼筋做良好的電性連接,使用焊接或熔接技術,連接溝體鋼筋。尤其在縱方向的主鋼筋應實施此種連接。
(2)預埋接地導線,可使用裸銅線埋設于溝體底部,一方面做屏蔽導體,一方面提供各種接地連接,效果最為顯著。
以上各項措施配合現場需要實施,基本上管道長度超過干擾安全長度時,才有必要擇一實施;只有溝體結構的屏蔽措施,只要有22KV以上的高壓電纜時就應實施。
二、 國內外綜合管溝發展概況
1.國外綜合管溝發展概況
歐洲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先進地區,特別是在市政設施和公共建筑方面更是如此。共同溝的發源地就在歐洲,早在1833年法國巴黎開始有系統規劃排水網絡的同時,就開始興建共同溝。1861年,英國倫敦修造了寬12英尺、高7.6英尺的共同溝。1890年,德國也開始在漢堡建造共同溝。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地下有共同溝30公里長。俄羅斯的地下共同溝也相當發達,莫斯科地下有130公里長的共同溝,除煤氣管外,各種管線均有,只是截面較小(2mx2m),內部通風條件也較差。 日本國土狹小,城市用地緊張,因而更加注重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共同溝在日本開始興建于1958年。1963年,日本頒布了《共同溝實施法》,并在1991年成立了專門的共同溝管理部門,負責推動共同溝的建設工作。到1981年末,日本全國共同溝總長約156.6公里,按照規劃,到21世紀初,將達到526公里。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雖然國土遼闊,但因城市高度集中,城市公共空間用地矛盾仍十分尖銳。美國紐約市的大型供水系統,完全布置在地下巖層的共同溝中。加拿大的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市,也有很發達的地下共同溝系統。
2.國內綜合管溝發展概況
1958年,北京在天安門廣場的地下敷設了一條長1076米的共同溝。1977年配合"毛主席紀念堂"施工,又敷設了一條長500米的共同溝。此外,大同市自1979年開始,在九座新建的道路交叉口都敷設了共同溝。 1994年底,上海浦東新區初步建成了國內第一條規模較大、距離較長的共同溝。該共同溝全長11.125公里,埋設在路兩側的人行道之下,溝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橫斷面形狀為矩形,由燃氣室和電力室兩部分組成。共同溝還建造了相當齊全的安全配套設施,并建成了中央計算機數據采集與顯示系統。 近兩年,全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城市建設熱潮,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開始著手共同溝建設的試驗。如2001年,在濟南市泉城路改建過程中,濟南市下定決心上馬共同溝工程。整個工程分南北兩條,分別寬3.4米、高2.75米和寬3.75米、高2.75米,內設監控、消防、通風、排水系統,地下還將建設主控室,系統由地下主控室控制。2000年12月19日,杭州市專門召開了"關于運用市場機制進行城市地下管線(共同溝)建設管理"的專題會議,開始著手研究用市場機制開發建設杭州城市地下管線共同溝的可行性。浙江省的嘉興市在開發秀洲新區過程中,也提出了建設共同溝的工作計劃。2002年,福建省漳州市也準備興建一條長越65公里共同溝工程。 在我國,臺灣省已經建成了比較發達的共同溝網絡,并先后制定了《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法施行細則》、《共同建設管線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共同溝建設及管理經費分攤辦法》等多個法規及條例,推動共同溝的建設。
3.國內外綜合管溝建設常用的三種形式
(1)干線共同溝 特點:干線共同溝一般設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負責向支線共同溝提供配送服務,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通信、有線電視、電力、燃氣、自來水等,也有的干線共同溝將雨、污水系統納入。其特點為結構斷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統穩定且輸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維修及檢測要求高。 (2)支線共同溝 特點:支線共同溝為干線共同溝和終端用戶之間相聯系的通道,一般設于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通信、有線電視、電力、燃氣、自來水等直接服務的管線,結構斷面以矩形居多。其特點為有效斷面較小,施工費用較少,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較高。 (3)纜線共同溝 特點:纜線共同溝一般埋設在人行道下,其納入的管線有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等,管線直接供應各終端用戶。其特點為空間斷面較小,埋深淺,建設施工費用較少,不設有通風、監控等設備,在維護及管理上較為簡單。
三、 工程實例
1、昆明市廣福路綜合管溝工程
1.1主要管線及斷面圖
廣福路綜合管溝標準斷面
1.2經濟比較
傳統直埋方式(一次性投資建設)
綜合管溝敷設方式(一次性投資建設)
50年使用周期內投資建設比較
從初期一次性投資來看,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管線投資低(899萬元/公里),采用綜合管溝敷設方式投資高(2360萬元/公里)。
從50年使用壽命進行投資比較,采用2種方式敷設綜合投資接近。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管線(2399萬元/公里),采用綜合管溝敷設方式投資高(2360萬元/公里)
雖然傳統方式比綜合管溝的投資節省,但所產生中斷供應、反復挖掘路面、阻斷交通、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會造成巨大的間接損失,破壞城市形象。
2、福建省安溪河濱南路過溪段
2.1概況
福建省安溪河濱南路過溪段是一條重要交通要道,長約4Km,場地地貌類型屬于丘陵殘積臺地,屬剝蝕殘山地貌單元。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它的建成對加快城東的建設,改善城東投資環境及西溪南側的地塊開發具有深遠意義。
為適應城東高密度、大強度開發、地下空間的集約化應用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河濱南路采用綜合管溝的方式進行敷設。根據委托書要求,進入綜合管溝的管線主要有:電力(高低壓)、給水、熱力、通信共4類管線。
2.2綜合管溝結構形式
采用現澆鋼筋混泥土單孔矩形箱涵的工藝。綜合管溝寬度為3.0m,人行通道寬度寬度為1.4m,管溝高度為2.5m。在管溝兩側的墻壁上預埋鋼板,以便于管溝內管線支架安裝。在管溝里還有許多裝置,如通風口、消防設備等。
2.3綜合管溝橫斷面
2.4配套設施設計
①消防設計:設置防火墻、防火門和滅火器。防火墻采用240厚實心磚砌筑,要求砌筑砂漿飽滿密實。當有管道穿過時,應用非燃燒材料將縫隙填塞緊密。溝內每個圓形檢查井檢修口處,配備兩具MFA3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
②通風設計:每隔一段距離設置罩型通氣管,伸至人行道外,露出地面0.5米與1米交錯布置,并結合防火分區設置機械通風孔。
③排水設計:設置集水坑,通過水封井就近排入雨水檢查井。綜合管溝使用中應保證水封井中水封水位。集水坑內設置排污潛水泵。
④設置圓形檢修孔;為便于管道施工及大維修,每隔一段距離設置矩形常開型蓋板。
⑤綜合管溝兩端應設置預留管,具體位置和數量參見管溝橫斷面圖。預留孔暫用防水材料填實。
⑥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盞檢修燈,引自路燈箱式變壓器,電纜采用VV22-0.6/1KV-3x2.5電纜,穿PVC管沿管溝頂敷設。遇常開型蓋板應必開。
⑦所有預埋支管兩頭均應設置相應檢查井。
3、福建省安溪河濱南路過溪段
榮灣鎮通城商場地理位置示意圖
3.1與管線直埋敷設方式經濟比較
3.2共同溝設計方案及工程概況
榮灣鎮綜合管廊地處于楓林一路和麓山南路的交叉點處,計178公里,該段共同溝為南北雙排雙孔。由于煤氣的易燃易爆性,故煤氣管道享受"特殊照顧",煤氣共同溝為雙排雙孔共同中靠外側道路紅線的單獨的210m×195m砼管溝,基本位于人行道下,平均溝底深度為4-5m。共同溝底平面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基本與煤氣排管坡度相符,溝底地面由一10cm寬的小溝槽排水。在本段中,沿途過四個路口,各交叉路口共同溝以倒虹管形式過路口,倒虹管坡度為19%,至深點集水溝,設置水泵排水。共同溝每隔300m左右設材料投入口一只,管子、零配件、焊機等均由此吊入,計設置5×2=10只投料口。每個路口設入孔二只(松林路口除外),便于施工操作人員進出,計設3×2=6只入孔。另外,每隔100m左右設置通風孔,施工期間電線、氧氣管、乙炔管均由此進入。共同溝工程施工結束后,其配套綜合設施還包括防火、通風、水泵、照明及有關供配電、中央計算機、火災報警、天然氣報警、氧含量檢測、閉路電視、廣播通信等系統。
共同溝主要設計參數
3.3共同溝中各種管線的布局
一般情況下,依靠重力流的污雨水管線適宜采用直埋的形式,單獨敷設,因為污雨水管線進溝一方面造成投資增加,同時污雨水產生的廢氣不利于共同溝的維護,但也有的地區污雨水管線進入共同溝內。
高壓的主供水管一般應獨處一室,當給水管與電力、電信管線同溝時,應注意施工質量,加強維護管理,避免爆管的發生。
當強電與弱點共處一室時,應注意采用屏蔽措施,避免強弱電管線的相互干擾,而且110KV的高壓電纜管線應外加屏蔽鐵盒。
本項目的共同溝將污水、雨水管線采用直埋的方式敷設,為了減少交叉點,在道路兩側各設置一條污水管線,將道路兩側樓體內出來的污水接入主管道,在整個管線系統中污雨水管線與地下管廊只有兩個交叉點。共同溝內設DN600常壓給水管,DN500壓力污水管,D426XLOLNG工程高壓輸氣管和6只電纜層架及照明,監控電纜。另外,根據消防要求,還設置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給水管懸掛于墻上.選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管道采用法蘭和電熔焊接連接便于溝內安裝。塑料管有一定的剛柔性,即徑向剛,軸向柔,在共同溝較大曲率半徑轉彎斷可直接轉彎無須增設灣頭配件。雖然PE管價格較貴,但從安全供水,水質可靠,安裝維護方便等因素考慮,給水管道采用HDPE管是合適的。污水管置于地面磚支敦上,安裝條件較好,宜選用價格便宜的夾砂玻璃鋼管,該管材的基本性能與塑料管接近,僅耐沖擊性、剛性差于塑料管,接頭一段為承插和法蘭兩種型式。其重量輕于鋼管和鑄鐵管,在溝內安裝無法采用大型吊車,采用重量較輕的玻璃鋼管是適宜的。
熱力、燃氣、電力、通訊、給水與中水管線分別布置在5個小室內,避免了不同管線之間的相互干擾,減少了危險的發生。除燃氣出地面設表外,其余都在地下室設表,便于計量。
共同溝管線斷面圖布置如下:
附注:一、圖例:E—電力電纜 T—通訊電纜 W—給水管道G—燃氣管道
二、共同溝布置在車行道下
三、單位:除管徑以毫米計外,其余均以厘米計
榮灣鎮共同溝斷面模式
4、鄒平開發區綜合管溝
綜合考慮鄒平經濟開發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地質、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經過經濟技術比較后,選用將給水、熱力、電力、電信四種管線放于綜合管溝內的布置方案。污水、雨水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道路兩側布置或單側布置。污水、雨水管線一般不放于綜合管溝內部,這是因為排水管線是重力流,埋深會越來越深,若放于綜合管溝內,會相應增加管溝埋深,提高綜合管溝投資。
污水、雨水的埋設可以結合綜合管溝的大開挖,進行一次開挖、協作施工的方案進行施工,這樣可盡可能地減少施工費用。
道路管線橫斷面布置示意圖
5、上海安亭新鎮共同溝工程
結合安亭新鎮總體規劃,考慮到環線道路和緯二路及其延伸段為寬40米路幅的交通主干道,各類市政設施管線布置最多,同時也是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因此,擬實施"一環加一線"總長約6公里的共同溝系統,服務安亭新鎮一期2.5平方公里范圍。緯二路及其延伸段一條直線共同溝長約2.3公里,主要服務護城河內區域。環線道路共同溝長約3.7公里,主要服務護城河外部分區域。
6、廣州大學城綜合管溝
7、舊城改造工程
7.1適應于舊城改造工程的原因
早年沿路敷設的地面電桿、鐵塔等已經被各類地下電纜所替代,許多城市的雨污水合流管渠也得到合理分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上述改造過程中,凸顯的是城市基礎設施陳舊,功能低下。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工業大力發展,所有城市都經歷著擴容的過程,對基礎設施的需求項目正在增多,需要量也大幅提升。這些改變不僅體現在日益增多的新城建設項目上,舊城的基礎設施功能也需要大力提升。
7.2舊城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道路狹窄,路下空間有限。
在所有的舊城改造過程中,幾乎都存在道路狹窄的問題。這種問題的存在,和過去的建設標準有關。在我國的建設進程中,經濟落后以及經濟初步發展階段,建設標準相對較低,以滿足基本功能為首要任務,從而各種設施相對較簡易。
(2)道路下公用設施繁多。
許多城市的舊城,或稱老城,均為曾經的文化、經濟中心,相當一部分目前任然是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用項目繁多,城市道路下公用設施繁多,幾乎包括了上下水、電力電信、燃氣熱力各類管線。
(3) 改造位置往往人口密集,建筑情況復雜。
舊城往往也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區,或者是廠區、學校、醫院、商業街區等,對于有較長歷史的城市而言,舊城又包含了歷史保護街區。
7.3紹興市歷史街區保護工程
紹興市在歷史街區保護工程中對傳統街巷實行"原樣原貌"修復,并改善城市基礎建設,進行配套市政管線工程改造。將電力、電信、廣電等架空線入地改造,改造自來水管道,增設雨、污水管道。由于歷史街區內道路狹窄,路幅一般在3米左右,最小處僅2米,管線敷設按常規做法困難較大,通過多方案對比,最終將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路燈線等管線一并納入共同溝,拆除架空線纜,自來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單獨敷設。
在紹興市在歷史街區保護工程中個別十分狹窄的地段,施工十分困難,沒有余地分別對管線進行歸類時,只能將不同性質的所有管線全部集中在同一溝內,滿足使用功能。這種形式的共同溝,由于電信電力和雨水排放暗渠結合鋪設,在設計施工時對電纜線要進行相關防護,防止電纜管線遇水遭損,并按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對雨水檢查井的間距設置要求,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旁通式檢查口。
咨詢
熱線
手機
版本